11月14日至18日,迪拜大学校长伊萨·巴斯塔基博士访问中国,出席2024世界中文大会并访问多所中国知名高校。伊萨校长荣获2024年“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并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中海语言文化论坛”上作主旨发言,介绍迪拜大学孔子学院近两年取得的显著成绩,肯定迪大孔院为推动中阿教育交流合作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表示迪拜大学中文课程已通过阿联酋教育部审批,正式纳入迪拜大学学分系统,希望为深化阿中友好培养青年力量。会后,伊萨校长同宁夏大学负责人会见并签署合作备忘录,访问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在天津市教委负责人陪同下访问了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通过与中国高校的积极互动,双方进一步加深了在科技、教育及文化领域相互了解,为未来开展更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YZNvSWAHLYnQOrdZHXuz
在遥感监测领域,如何加速抢占赛道?近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上,宁夏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发的“遥感参数AI反演范式理论与多参数一体化反演技术”项目荣获优秀科技成果奖。这一技术拓宽了智能遥感技术在农业气象监测中的应用场景,也是该校系列优质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的一个缩影。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站在时代前沿,近年宁夏大学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针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需求,开展原创性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不断产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环环相扣”的创新成果。“产业需求在哪儿,科研方向就在哪儿。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难题中产生的。”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张鹏飞教授主动走出去,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能化企业,从事高熵氧化物的反应工程基础及应...
由宁夏大学承担的“人机交互式枸杞一体化移动采收平台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揭榜攻关项目近日完成全部攻关目标任务并通过验收。这一项目填补了宁夏相关领域空白,针对枸杞采收难等问题,攻克枸杞机械化采摘存在的损伤率高、采摘效率低、果实转运及预冷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先后共设计更新了七代枸杞采摘机,实现了枸杞采收的实验与示范。据了解,该科技攻关项目从2022年启动,由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昱潭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及银川合宜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揭榜,将继续致力于把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宁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宁大融媒 田玲玲 马梅 孙昊男)原文链接:https://web2.cmc.ningxiahuangheyun.com/nxrmtpt_html/nxhhy/nxgbdst/nxgdxwzx/nxxwlb/1771209.shtml?share=true&type=1&articleid=177120
2024年10月27日,202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暨宁夏回族自治区非遗工坊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宁夏大学开班。此次培训为期30天,来自全区的40名非遗工坊负责人代表及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提升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水平,壮大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发展能力的优秀传承队伍,推动全区非遗工坊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林继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苑利,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知遥等国内非遗专家及区内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的学者现场授课。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教学、交流创作等形式,使学员们通过系统学习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相关知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最新研究理论成果,...
10月29日,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会见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副校长、土库曼斯坦“马赫图姆库里·斐拉格”奖章获得者赵晓佳。赵晓佳主要从事中亚民族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中亚友好交流研究,在土库曼斯坦民族文化、马赫图姆库里·斐拉格诗歌作品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今年10月,赵晓佳受邀参加纪念土库曼斯坦著名诗人和思想家马赫图姆库里·斐拉格诞辰300周年暨“时代与文明的联系—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国际高峰论坛,并获得土库曼斯坦总统签署的“马赫图姆库里·斐拉格”外籍人士奖章。陈雍对赵晓佳获得“马赫图姆库里·斐拉格”奖章表示祝贺,勉励她继续当好中国与中亚地区友好交流使者,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加强中亚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多出成果,为两地文化交流多作贡献。赵晓佳感谢自治区政协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支持,并回顾了自己在中国与中亚友好交流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她表示,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相关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和促进我区...
10月28日,“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开幕仪式在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举行。开幕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为宁夏大学捐赠图书。与会师生在钱学森图书馆讲解员引导下共同参观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展览以钱学森同志人生的五次选择为主线,通过“立志报国、奋斗成才”“筑梦航天、奠基伟业”“胸怀大局、不懈探索”“变不毛之地为沃土”“民族脊梁、科界楷模”5个部分、共20余件仿真实物和300多幅照片,展示了钱学森的报国历程、卓越贡献与崇高品格。随后,钱永刚教授为与会师生作了题为“钱学森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的讲座。讲述了钱学森科技报国的五次选择,诠释了钱学森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钱永刚教授耐心而细致地解答每一个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宁夏大学校党委书记李星表示,...
10月16日至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深入教育、科技部门和部分学校、企业、科创平台,调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系统思维、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精耕细作,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提供强力支撑。李邑飞在宁夏医科大学,调研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情况。李邑飞在银川市第六中学,调研教育教学、扩建扩招等情况。李邑飞先后到宁夏医科大学、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银川六中、二十一小湖畔分校调研,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学生全面发展、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高校提质扩容,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院校升格,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挖掘潜力增加城市中小学学位供给,抓好教育数字化转型、校园安全等...
10 月 19 日至 20 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主办,宁夏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承办。本次会议围绕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成就、中国语文现代化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语文现代化助力中华优秀文化创新发展与传承传播、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的语言文字科技创新、语言文字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聚焦服务和支撑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姚喜双提出应当聚焦提升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焦加快语言智能研究和创新应用开发、适应和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聚焦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战略支撑能力,聚焦提升国家战略语言能力、维护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