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聚类分析—多场景算法设计与工具包研发报告人:桂志鹏报告人单位: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主持人:刘小鹏报告时间: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15:30报告地点: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305室 报告人介绍:桂志鹏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地理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导,系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时空数据挖掘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自然·通讯》等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90余篇,参编专著6部、中英文教材3部。曾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ISPRS CATCON竞赛奖、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学技术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中国土地学会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金奖等荣誉。报告摘要:聚类是一种经典的非监督分类机器学习方法,其根据数据在特征空间中的邻近性挖掘群体分布模式,为下游分析任务提供先验知识,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科...
报告题目:声音中的党史——毛泽东诗词赏析朗诵报告人:姚喜双报告时间:2024年10月19日14时30分00秒报告地点:新闻传播学院演播厅报告人简介:姚喜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督学,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国家语委审音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国家教材委语文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主任,语言文字应用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等。领导创办媒体语言学和播音主持博士专业和博士后工作站,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首席专家,出版著作和论文多部篇。担任中国语言文学教指委副主任和国家广电总局金话筒评委等。担任国务院侨办咨询委员、世界华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央视诗词大会等语言文化类节目的总策划,合作主创...
报告题目:光周期调控大豆开花的应答机制报告人:刘宝辉报告人单位:广州大学主持人:王新谱报告时间: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9:00-11:00报告地点:怀远校区英才报告厅报告人简介:刘宝辉,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终期评估优秀,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主持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课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原创性发现豆科植物特有的且主要的光周期调控开花遗传网络PHYA-J-E1/E1L-FT,阐明了大豆结荚习性鉴定的科学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Current Biology, Molecular Plant,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通过分子育种培育了7个大豆新品种,累...
报告题目: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口述史的实践应用——以非遗传承人为中心报告人:王明月副研究员报告人单位:天津大学主持人:马巍 讲师报告时间: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14:30~17:30报告地点:线上(腾讯会议:109 582 129)线下(怀远楼616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王明月,1989年生,内蒙古兴安盟人,文学博士,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研究员、汉语国际教育系副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河东区“引智促治”天津大学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文化传播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际中文教育中外联合研究专项课题、全国高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课题,在《民俗研究》《民族艺术》《文化遗产》等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学术成果先后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与马知遥教授合著《传承人口述史撰写工作指导手册》,参与编写《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系列丛书》。报告摘要: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
报告题目:针对人体的智能三维重建技术与应用报告人:徐枫报告单位:清华大学主持人:胡春生报告时间: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14:30地点:宁夏大学中卫校区应理报告厅报告人简介:徐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智慧医疗等。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 Lancet Digital Health, NEJM AI, Cell Reports Medicine, PRL,ACM Siggraph, CVPR等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担任CCF A类期刊IEEE TVCG编委,会议Siggraph、Siggraph Asia程序委员,ICCV领域主席,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虚拟现实分会副主任委员。获得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1发明人)。报告摘要:智能三维重建技术在人体建模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医疗、健身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题目:动力与机制: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观察报告人:贺存定教授报告人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持人:陈雪飞副教授报告时间: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18:30~21:30报告地点:怀远楼514会议室报告人简介:贺存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考古学博士,主要从事石器时代考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有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石器技术与功能、史前人类文化与生存适应。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质,作为领队或执行领队主持旧石器考古发掘项目近10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专项等研究课题10余项,在《考古》、《人类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入选 “重庆市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特聘专家”,曾获中国科协等九部委联合表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十二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奖、陕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
报告题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口述史研究方法呈现报告人:马伟华教授报告人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学院主持人:梁莉莉 副研究员报告时间: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19:00~22:00报告地点:线上(腾讯会议:906 274 436)线下(怀远楼616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马伟华,南开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都市人类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等研究。在《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著作多部。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完成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国家民委项目等多项。获得国家民委科研奖励10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报告摘要: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是学术领域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
报告题目:长城考古新突破:靖边清平堡遗址实证中华民族融合发展报告人:于春雷副研究员报告人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持人:曾丽荣讲师报告时间:2024年9月27日(星期五)14:30~17:30报告地点:怀远楼616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于春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基建考古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宋元明清考古专委会委员,长城考古专委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陶瓷考古研究、长城考古研究,在《考古与文物》《文博》《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长城资源调查、桑园窑址考古发掘、银沟遗址考古发掘、尧头窑遗址考古发掘,主持清平堡遗址考古发掘,并荣获陕西省2022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报告摘要:清平堡是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是长城两侧民族与文化发生碰撞、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交流传承。对以清平堡为代表的长城遗址开展考古工作,明...